巴哈組曲是由幾種不同個性的舞曲所組成,其中以四種舞曲作為基礎架構:阿勒曼舞曲Allemande、庫朗舞曲Courante、薩拉邦舞曲Sarabande、吉格舞曲Gigue,到底佢哋有咩分別?
3級開始學生會開始彈Bach嘅歌曲,整個學習音樂進程,而Suite入面包含了不同巴洛克時期的風格,每首都值得一彈🙌🏻
巴哈組曲以四種舞曲作為基礎架構:阿勒曼舞曲Allemande、庫朗舞曲Courante、薩拉邦舞曲Sarabande、吉格舞曲Gigue
在薩拉邦舞曲的前後可加插其他舞曲,這些隨意加入的樂章包括小步舞曲Minuet、嘉禾舞曲Gavitte、巴瑟比舞曲Passepied等等
除此之外阿勒曼舞曲之前也經常加入前奏曲Prelude/Toccata及Sinfonia等等非舞曲的樂章作為前導。
阿勒曼舞曲(德國舞曲)Allemande;Almain;Alemana
起源於1551年,中速4拍子。曲風樸素而明快,但也展現出壯麗且浩瀚的想像。速度中庸,多為四四拍子且整曲不改變節奏,兩段式,前後兩段的長度幾乎相等。
圖中歌曲為:Bach French Suite No.5 Allemande
庫朗舞曲(Courante; Corrente; Coranto)
16世紀起源於法國的舞曲,17世紀中葉被編為標準四樂章組曲中的第二樂章
庫朗舞曲曲式為平衡二段體(balanced binary form),前後兩個段落長度非常相似,等長或後段略長一些。 快速3或6拍子的法國舞曲,比阿雷曼舞曲的速度快。由於每小節的強拍或強音經常會變動,所以感覺更輕巧、活潑。
圖中歌曲為:Bach: French Suite No. 5 in G, BWV 816, “Courante”
薩拉邦舞曲(Sarabande; Sarabanda)
薩拉邦舞曲可能來自西班牙中美洲殖民地墨西哥,十六世紀初期流傳回西班牙
薩拉邦舞曲是緩慢的三拍子舞曲,具莊重而高貴的風格,通常都沒有弱拍(upbeat)。巴哈的六首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第六號中的薩拉邦則表現出它藝術理想化的最終階段。
圖中歌曲為:J.S Bach Sarabande BWV 810 No.10
吉格舞曲(Jig; Gigue; Giga)
流傳於英國愛爾蘭民間的古老舞曲,具活潑、雀躍的旋律及暢快的節奏。節奏為兩大拍,17世紀末期可分為法國式與意大利式的風格。法式吉格舞曲受英式影響。以極暢快的3、6、9、12等複拍子節奏,通常是 3/8、6/8、6/4、9/8 或12/16等。從弱起拍開始,樂句會用小節最後一拍單音符當作前導。
圖中歌曲為:J.S Bach: French Suite No.6 BWV 817, Gigue
— — — — — — — — — — — — — — — — — — — —
🔻即刻Whatsapp【9459 3638】預約試堂啦!
Comments